8月18日,“电启凌云,翼展未来”适航证颁证暨首批量产纯电动飞机电池系统交付仪式在正力新能总部举行。正力新能总裁陈继程接受了新华网记者的专访,深入介绍了公司在电动航空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战略愿景。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力新能正通过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研发,实现从陆地交通到飞行器电池的全场景突围。
全场景突围:技术协同与差异化研发并举
陈继程介绍,正力新能的产品体系已全面覆盖陆地交通(BEV/HEV/PHEV)、储能及飞行器电池等多个领域。为实现从陆地到天空的全场景应用,公司采取了技术协同与差异化研发并举的策略。“我们通过电芯形态标准化、电池包系统平台化以及电化学体系差异化的‘三化’策略,实现了技术的高效协同与差异化发展。”陈继程说。
具体而言,电芯形态标准化与电池包系统平台化使得航空动力电池能够复用汽车动力电池的零部件与生产工艺技术,从而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而电化学体系的差异化则体现在航空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等方面,这些关键材料的选择与优化使得电池在达到航空级安全标准的同时,具备了远超汽车动力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特性。例如,正力新能发布的航空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并具备低电量12C放电能力。
低空经济热点:正力新能的“三高一快”技术路线
面对低空经济与电动飞行器的市场热点,正力新能早在2020年便开始布局电动飞行器电池的研发,并于2023年业内首次提出了“三高一快”的综合性技术目标,即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这四项指标在传统动力电池中往往相互制约,但我们通过系统性的材料体系创新和电芯设计优化,实现了协同突破。”陈继程表示。
在技术实现上,正力新能通过采用超高容量多元正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在安全性方面,正力新能通过双重半固态技术和热电分离结构设计,确保了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平衡性能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智能制造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飞行器对电池性能的超高需求与商业化成本时,陈继程介绍说,尽管航空电池的性能要求极高,但正力新能已通过多种策略寻求性能与成本的平衡。“电芯形态标准化与电池包系统平台化带来了技术协同的优势,使我们能够复用汽车动力电池的零部件与生产工艺技术,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他说,“此外,我们还将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智能制造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品一致性和良品率。”
陈继程还提到,技术创新是驱动成本下降的关键。通过持续优化材料体系和电芯设计,正力新能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单位能量的成本。例如,硅基负极虽然性能优越但成本较高,公司通过技术改进和工艺优化有效降低了成本。
电动航空的蓝海市场
对于电动航空的未来发展,陈继程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空域管理的进一步明确,电动航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不仅要在现有技术上保持领先,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如混合动力飞机等,以拓展电动航空的应用场景。”他说。
陈继程还透露,正力新能目前正在进一步打造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每年都会投入新的制造基地,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力新能将继续‘卷技术’、‘卷价值’,引领电动航空电池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他强调。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前瞻思维为指引,正力新能在电动航空电池领域不仅拥有深厚积累与技术实力,更有迈向零碳未来的坚定决心与广阔视野。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市场的逐步成熟,相信正力新能必将在电动航空领域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