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14日电 立夏后,走进天津市武清区梅厂镇南任庄村,田野满目葱茏。秧苗长势喜人,随风轻摆。
“以前播种,大家各自为战,效率低、成本高。现在村子统一管理种植,收成更好了,日子更有奔头!”村民朱金凤望着田间,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这都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
武清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完成改革任务。南任庄村率先推进改革,然而刚开始提出整合土地成立合作社时,不少和朱金凤一样的村民满心担忧。
南任庄村党支部书记岳维军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清改革意义。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程序,村民逐渐理解,以土地入股成立天津市武清区众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1167亩村集体承包地由合作社集中管理,通过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经营,扩大了耕地实际种植面积约200亩,大大提升了耕地利用率。同时,集中购置种子、化肥等农资,引入大型农机具开展耕、种、收作业,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岳维军说,500多位村民成为合作社成员,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权、村民变股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为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天津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收益分配权托管和交易流转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股权登记、流转、质押、分红全流程监管,让集体资产“家底清、账目明、流转活”。
南任庄村田野满目葱茏。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2019年,南任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天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托管协议》,股权管理、收益分配全部通过天津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托管交易管理系统进行。“这样一来,村民对自己的股权情况一目了然,心里更踏实了。”岳维军说。
“改革后,村里给交保险,到‘大秋’和‘麦秋’两季和年底还给分红、发福利。”朱金凤兴奋地拿着手机展示,“这是去年打到卡上的分红,有好几千!”2024年,南任庄村集体年增收200多万元,村民们的可支配收入也显著增加。
“村民们有了收益,齐夸改革好!”岳维军说,未来将沿着“活权富民”的发展路径,进一步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西青区张家窝镇西闫庄村也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实现振兴蝶变。
2018年,西闫庄村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西闫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家家有资本、户户是股东、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近年来,股份经济合作社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
2023年,西闫庄村成立了天津西闫庄强村富民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着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近两年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和资源,打造集稻蟹混养、垂钓、烧烤、露营等多种功能区于一体的都市农旅综合体,进一步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
市民游客在西闫庄村休闲垂钓。新华社发
2024年,西闫庄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村民们每人分红8000多元。“未来将结合自身优势,开发更多特色产业,通过政府主导、集体所有、市场运作、抱团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产业更强、村居更美、村民更富。”西闫庄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杨长庚说。
据了解,天津市363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如今,村庄实现‘家家是股东,户户可分红’,这不仅是改革红利的生动体现,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未来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政策与改革处处长张韬说。
统筹:曹建礼、邵香云、白佳丽
记者:徐思钰、王晖
海报制作: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