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2/ 09 09:48:52
    來源:新華網

    香港非遺手藝人:花牌在,希望就在

    字體:

      新華社香港2月9日電 題:香港非遺手藝人:花牌在,希望就在

      新華社記者 陸敏

      春節將至,行走在香港新界的元朗街頭,不時能看到高達兩三層樓的大型裝飾花牌矗立路邊,其上描龍畫鳳、花團錦簇,寫滿了“恭賀新禧”“丁財兩旺”“金銀滿堂”等祝福語,為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下的香港平添了幾分喜氣。

      大型花牌矗立在香港街頭(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花牌,是香港傳統民俗中歷史悠久的大型紙扎裝置藝術,從色彩搭配、書法排列到裝飾風格,都蘊含著濃濃的中國風韻和傳統精髓。2014年,這項手工技藝被香港特區政府納入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花牌總是跟喜慶和祝福聯系在一起的。日子再難,花牌在,希望就在。”正在趕工的花牌師傅黎俊霖說。

      傳統工藝 慢工才能出細活

      這是元朗南邊圍小巷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逼仄的店面,老舊的家具,只有墻上泛黃的花牌老照片和各種紙扎造型飾物讓這家老字號顯得與眾不同。

      香港元朗南邊圍小巷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李炎記花店”(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今年67歲、人稱“蘭姐”的李翠蘭正在一筆一畫地給一個一尺半見方、亮紫色的“禧”字描上白邊。

      描完了邊,蘭姐直起身來,指指墻上一對龍頭魚身的紙扎造型說:“這是鰲魚,是我父親當年親手做的,上面的油漆重新涂過,但龍骨支架已超過60年啦。”

      1954年,就在蘭姐出生的那一年,父親李錦炎創辦“李炎記花店”。蘭姐十多歲就開始在店里幫忙,見證了花牌最紅火的年代。

      李翠蘭在小倉庫里講述花牌往事(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香港,無論是大型節日、開張志慶還是婚嫁添丁、喬遷之喜,都要在街頭巷尾的醒目位置豎起喜慶花牌。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花牌有廣而告之的功用。誰家有喜事,走過路過的客人,遠遠地看到花牌就知道了。越有錢的人家,花牌做得越大越氣派。”由于需求旺盛,那時的花牌公司遍布全港。蘭姐記得,每到年節,店里都忙得不可開交。

      花牌制作工序繁復,講究的是工整對稱。兩邊有龍鳳柱,最上面是鳳頭、雀頂,中間的文字有固定格式,主次分明,其間用銻紙做的花朵點綴。最后搭好竹棚將花牌懸掛上去,四周以紅布環繞,還要裝上燈飾,晚上也能燈火通明。

      花牌工藝里最難的是哪一道?蘭姐回答:“寫字!”

      細看李炎記的字體,是一種以楷書為模板的美術字,用色和描邊清晰醒目,色澤艷麗。

      蘭姐是童子功。當年花牌上用的都是棉花字,父親用糨糊寫了底字,女兒李翠蘭扯薄棉花糊在字上。日日觀摩父筆,也算得了真傳。待李翠蘭成了第二代傳人,才正式提筆。

      李翠蘭給一個一尺半見方、亮紫色的“禧”字描上白邊(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敏 攝

      記者注意到,蘭姐用的不是毛筆,而是刷油漆用的平嘴油刷,蘸磁漆書寫。“傳統的棉花字有立體感,但對棉花品質要求高,原料不好找,而且也禁不起日曬雨淋,后來就改為附著力更好的磁漆了。”

      磁漆寫一次不行,要多上幾層,色彩才夠濃艷,每道工序都要干透才能往下進行。天氣好干得快,遇上雨天就得好幾天。花牌上的花都是手工折疊,擺放位置講究準確對稱。

      “這都是慢工才能出的細活。”蘭姐說。

      日漸式微 疫情下飽受沖擊

      隨著時代變遷,花牌行業日漸式微。現在全港僅存四五家花牌作坊,都在遠離鬧市的新界。

      “花牌有的要好幾層樓高,材料存放、綁扎制作都需要較大的場地,現在租金這么貴,空地更不好找,難啊。”蘭姐說。

      李翠蘭在講述花牌往事(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小巷對面就是他們家的小倉庫。記者看到,狹小的空間里,各類材料堆得滿滿當當,在小店后門,這樣的倉庫還有兩間。

      與其他戶外工種相比,花牌工人的收入低,要學的東西卻不少,一些手藝還需要長時間磨煉,讓不少年輕人卻步。

      “有人上午來開工,下午就跑了。”蘭姐苦笑道。

      2014年,就在蘭姐糾結是否結業的兩難關頭,“80后”青年黎俊霖答應接手,成了李炎記第三代傳人。

      搭棚師傅出身的黎俊霖對花牌本不陌生,“可是真入了行,才發現這手藝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到的”。

      花牌師傅黎俊霖介紹“飛龍在天”龍柱(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你看,這是我們店獨有的‘飛龍在天’龍柱。”黎俊霖指指身后,只見一條紅脊綠鱗的手繪巨龍盤旋騰躍,栩栩如生。如今,這個沿用了60多年的龍柱造型已被他們注冊成了商標。

      雖說如今的生意不比從前,但黎俊霖并不認同花牌行業“衰落”的說法,“喜愛傳統的客戶一直都有,客源還是有保障的”。每年春節、天后誕和太平清醮等傳統節日以及國慶節都是花牌的旺季。

      黎俊霖表示,以前一個春節最少也要做七八十個花牌,但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下,也就做四十多個,減少了四五成,從全年來看還不止這個數。

      傳承不懈 最傳統也最時尚

      在新界圍村長大的黎俊霖覺得,時代廣場是香港最繁華時尚的地方了,他從沒想過花牌有朝一日能在這里展出。

      2016年春節期間,李炎記花店受邀制作了高8米、全長共33米的巨型賀歲花牌,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展出了20多天,轟動一時。

      此后,一個國際紋身展也來邀請他們展示花牌。主辦方說,花牌有濃郁的傳統元素和地域特點,外國友人一看到花牌就知道這里是中國香港。

      在李炎記花店,李翠蘭用銻紙做花朵(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沒想到這個行業比自己想象得更有價值。”自此,黎俊霖有了一種莫名的使命感,開始有意識地接觸更多類型的活動,主動推廣和傳播花牌文化。

      黎俊霖為店鋪開設了社交媒體專頁,經常上傳一些圖片和視頻,分享李炎記和花牌的歷史故事,宣揚花牌的文化內涵,至今已有2000多人點贊,不少人也因此成了他們的客戶。

      以往傳統花牌大多是大型戶外花牌,占地大,若在市區擺放還要申請很多手續。在客戶提議下,他們開始嘗試制作小型室內花牌,反響不錯。

      “目前用在婚宴上的比較多,有些客人喜歡傳統中式婚禮,沒有什么室內裝飾比花牌更喜慶熱鬧了。”黎俊霖說。

      創新不止步,黎俊霖嘗試過在電訊公司開張時改祝福語為“phone生水起”,也嘗試過在為女兒生日宴做的花牌上放上親友與女兒的大幅合影。

      但在黎俊霖心里,堅守傳統比創新更難。“新花樣可以不斷制造,但傳統的丟了就沒了。”

      他夢想著有機會能做一個最純正的傳統花牌:手寫體,棉花字,立體的龍頭鳳頂……“每一個元素都是傳統的,原汁原味的。”

      黎俊霖說,為了這個夢想,只要自己還有一份力,就會一直做下去。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200000000000000111076511270837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乱码在线观看|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 日本人强jizzjizz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捅爽| 国产护士一级毛片高清|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可播放的欧美男男videos|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 网址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A级国产乱理论片在线观看| 成年人网站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农村胖肥熟口味重| 钻胯羞辱的视频vk| 国产精品一级片| 97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 在线观看免费黄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晚上睡不着正能量网址入口| 在线观看日本www| 国产乱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精品在线观看| 男女一进一出无遮挡黄|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