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呂梁新傳奇
    2020-06-18 19:10: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

      新華社太原6月18日電 題:呂梁新傳奇

      新華社記者柴海亮、王飛航

      呂梁山區,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一部《呂梁英雄傳》,讓全國人民對這片紅色的土地有了更加真切的了解。

      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如今,呂梁精神鼓舞著這里的人民,與貧困決戰,向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續寫新時代的傳奇。

      挪窮窩斬窮根 “搬”來安居樂業新生活

      地處呂梁山區深處的山西省岢嵐縣,山大溝深、坡陡地瘠。

      “以前我住的是土房子,冬天四面透風,下雨時四處漏雨。吃水得到很遠的地方去挑,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進樓房。”在岢嵐縣廣惠園移民新區的新房內,62歲的貧困戶曹六仁說。

      曹六仁過去住在趙家洼村一條狹長的山溝里,生存條件極差,村民們概括有“三難三不通”:三難是上學難、看病難、娶親難,三不通則是不通電話、不通動力電、不通網絡。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呂梁新傳奇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7年6月22日拍攝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無人機照片);下圖為5月20日拍攝的岢嵐縣廣惠園移民新區,部分趙家洼村村民居住在這里(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2017年9月22日,包括曹六仁在內的趙家洼村最后留守的6戶村民“拎包入住”位于縣城的移民新區。

      在這個可以容納2萬多人的小區里,學校、幼兒園、醫院、休閑小廣場一應俱全。“房子大了舒服了,水龍頭一擰開就有嘩嘩的自來水,盼了大半輩子,我們的好日子終于來了!”曹六仁興奮地拉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呂梁新傳奇

      從趙家洼村搬遷而來的曹六仁走在岢嵐縣廣惠園移民新區的街道上(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我家在村里的地都流轉出去了,每年有1300元的租金。我最開心的是在縣城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每個月2800多元,比過去一年種地賺得都多!”曹六仁說。

      整村搬出窮山溝,戶戶過上新生活。易地扶貧搬遷通過變換生存空間,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呂梁新傳奇

      搬遷戶曹六仁在岢嵐縣一家玻璃棉廠的生產線上工作(5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在廣惠園移民新區向東約15公里的宋家溝移民新村,有一座名為“溫儉居”的農家小院。小院主人、64歲的貧困戶沈姚付過去住在岢嵐縣口子村,吃水要趕著毛驢去河里拉,一家人擠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窯洞里,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2017年5月,沈姚付和老伴劉林桃從口子村搬到了宋家溝。告別了土窯洞,住進了獨門獨院的新四合院,過起了他們原來“想也不敢想”的生活。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呂梁新傳奇

      這是5月9日拍攝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這是5月9日拍攝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的房屋。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看病、坐車都比以前方便了。沈姚付和老伴劉林桃開始尋思:搬出了窮窩窩,怎么干才能走上致富路?

      美好生活,需要貧困群眾用辛勤勞動來創造。看著村里來來往往的人群,沈姚付琢磨:擺攤賣涼粉,山藥蛋一斤才幾毛錢,做成粉坨子,一碗涼粉就賣5元錢。搬進新家不到1個月,沈姚付的涼粉攤就開張了。

      沈姚付說,以前住在舊村,除了種地,真想不出還能干啥。如今,自己辦了農家樂、擺攤賣涼粉,一年收入有3萬多元。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呂梁新傳奇

      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村民沈姚付和老伴劉林桃在院子里打掃衛生(5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荒山披綠人增收 闖出“綠富同興”新路徑

      多年以來,干旱少雨、多山少綠、溝壑縱橫、土壤貧瘠,是呂梁山的嚴峻現實。“刨個坡坡兒、吃個窩窩兒”,是呂梁農民祖祖輩輩的生活寫照。

      “為了生活,山上能用的地大伙兒都用了,種上玉米、谷子,眼巴巴地等下雨,可一年下來,一畝地只能收200元錢。”山西省大寧縣曲峨鎮白村的貧困戶馮還堂說。

      大寧縣位于呂梁山南端,是山西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生態脆弱是經濟發展的桎梏。

      如何破解深度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五個一批”脫貧措施要求,大寧縣抓住國家生態建設的利好政策,開創了生態治理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生態扶貧”之路——實施購買式造林,通過興林增綠讓群眾增收脫貧。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呂梁新傳奇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王獅鄉蛤蟆神村的村民在造林合作社為沙棘苗除草(6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什么是購買式造林?簡單說就是由政府制訂規劃、標準,造林合作社承包林地種樹,驗收合格后政府以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回購。

      大寧縣規定,購買式造林的承接主體,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占80%左右的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

      坐在山頭眺望遠處的黃河,68歲的馮還堂常有時來運轉的感覺,爬滿皺紋的黝黑臉膛上綻滿笑意。

      “以前為了生活,我下過煤窯,賣過豆腐,常年在外奔波還是受窮。”馮還堂說。為了供6個孩子上學,他早年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后來年紀大了,他不得不回到村里。一家人種地那點收入,勉強能填飽肚子,日子是越過越窮。2014年,經過精準識別等程序,馮還堂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白村成立造林合作社,鼓勵馮還堂參加。兩個多月的辛勤勞作,馮還堂掙了4000多元。這讓他感到很意外,干勁更足了,之后每年都能掙近2萬元。

      如今,荒山變綠林,大寧縣惡劣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漫山遍野的生態經濟林也成為當地貧困戶的“綠色銀行”。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呂梁新傳奇

      拼版照片:上圖為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普明鎮附近綠化前的荒山(資料照片);下圖為6月9日拍攝的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普明鎮附近通過“購買式造林”綠化后的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新華社發

      大寧縣林業局局長馮曉明說,大寧縣已成立37家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2019年共種植20多萬畝經濟林和生態林,1578名貧困人口人均年勞務收入超1.5萬元。

      過去,呂梁山區年輸入黃河泥沙占山西省入黃泥沙的八成以上。青山帶來了綠水,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呂梁山區每年入黃泥沙量至少減掉700萬噸。

      仲夏時節,記者驅車穿行于呂梁山深處,車窗外的綠色綿延不絕。從荒山禿嶺到一片林海茫茫,不斷蔓延的綠色標注著呂梁山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見證了更多像馮還堂那樣的呂梁農民擺脫貧困,走上小康之路的歷史足跡。

      “志智雙扶”練內功 啃下深度貧困“硬骨頭”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最難的是貧困群眾精神疲沓。

      呂梁山孕育了“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呂梁精神”。在新時期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就得拿出當年呂梁人的那種英雄氣魄,殺出一條血路、干出一番天地。

      靠著一股子闖勁,43歲貧困戶許艷平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從一名圍著灶頭、孩子、老公轉的“三轉婆姨”轉變為一個帶動100多名農村婦女就業的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

      許艷平生在山西省臨縣招賢鎮一個偏僻貧困的小山村里,家中姐妹六人,她排行老五,家庭的窘境讓她11歲便輟學回家開始務農干家務。

      為了生活,她賣過水果、做過保潔,打過數不清的零工,還是入不敷出,后來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還欠下了不少外債。

      然而,她的命運在2016年發生了轉機。這一年,許艷平參加了呂梁市開展的“呂梁山護工”培訓。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0)呂梁新傳奇

      學員在山西汾陽呂梁山高級護工培訓基地學習病患陪護知識(2017年8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一個月的理論學習和十天的實操訓練后,許艷平在太原一戶人家當了月嫂,拿到第一份工資的那一刻,她難掩內心的激動之情。

      “我當時高興壞了,以前做保潔,一個月才1500元,現在一下掙了原來的兩倍,心里真是高興得沒法形容。”許艷平說。

      很快,她從一名月工資3000元的普通月嫂成長為月工資8000多元的“金牌月嫂”,月工資最高時過萬元。

      2018年5月,許艷平把自己做月嫂積攢下來的10余萬元拿出來,成立了家政公司。公司成立兩年來,有200多人在她的帶動下從事月嫂、育嬰、家政等工作,走上了致富之路。

      談起今后的打算,許艷平自信滿滿,她說:“下一步要帶領更多的姐妹加入到家政服務行業中來,幫助她們徹底摘掉貧窮的帽子。”

      山西省扶貧辦主任劉志杰說,精準扶貧帶來了觀念的轉變。近年來,呂梁山區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通過系統的家政技能培訓,走出大山,在北京、太原等地找到了工作,“呂梁山護工”已成為扶志扶智的“金字招牌”。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9)呂梁新傳奇

      “呂梁山護工走出大山歡送儀式”在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世紀廣場舉行(2017年8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僅在呂梁市,目前已有2.1萬多戶貧困戶通過“呂梁山護工”勞務輸出,實現增收脫貧。

      今年2月底,包括大寧縣、臨縣在內的13個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縣全部脫貧摘帽,山西呂梁山特困區第一次擺脫了區域性絕對貧困,呂梁兒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精彩的脫貧答卷。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詠玲
    呂梁新傳奇-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3196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国产3344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va在线播放| 老牛精品亚洲成av人片|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亚洲另类欧美日韩| 四虎最新紧急更新地址| 国产超清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爽天天天天天天天|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网站|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舌头伸进去里面吃小豆豆|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人成| 美女被吸屁股免费网站| 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124du在线观看|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88加勒| 国产在线19禁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片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三级a级按摩 |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