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14日电(记者 吴思)巴西球星卡卡现身“村超”、巴西圣保罗高桥足球队前来参加“村超”友谊赛、巴西学者及社会人士代表团专程赴“村超”考察……近年来,绿茵场已成为连接贵州与“足球王国”巴西的桥梁,讲述跨越山海的友谊与合作。
回顾今年“五一”假期,“00后”巴西小伙阿赫拉夫·本拉比对在“村超”赛场上的经历记忆犹新。从9岁便开始踢球的他,难掩兴奋地感慨道:“在这里踢球的感觉太棒了,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热闹氛围,还有大家对足球的热爱,‘村超’真的令人惊叹。如果有朋友想踢球,我一定会邀请他们到‘村超’。”
5月2日,在“村超”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巴西狮子足球队与黔东南州三穗鸭美食足球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友谊赛。
比赛当天,“村超”球场座无虚席。双方球员在赛场上积极拼抢,攻防节奏转换迅速,精彩的对抗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中场休息时,特色民族歌舞表演轮番上阵,将赛场氛围推向新的高潮。
“这里的人们喜欢踢足球,热爱足球,观众也十分投入,沉浸其中,为球员呐喊助威,这与巴西很相似。”本拉比说。
这项民间体育赛事还吸引了巴西知名球星的关注。2024年5月,卡卡来到“村超”现场,指导榕江“逐梦”女足队员踢球,还与中国足球爱好者开展了一场友谊赛。
“在巴西,我们从小与足球相伴长大,在沙滩、在家乡,与朋友一起踢球,足球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跟榕江有异曲同工之处。”卡卡说,对他而言,来到中国,能够激励年轻一代参与足球运动,帮助他们追逐梦想,是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
中巴足球交流是一场“双向奔赴”。2024年11月,榕江“逐梦计划”青少年足球队受邀出访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中巴青少年足球交流赛事。球员们观看了巴西女足甲级联赛决赛第一回合比赛,还作为弗拉门戈队的牵手球童亮相赛场。榕江女孩潘翠翠说:“特别想邀请巴西小球员到贵州‘村超’和我们一起踢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村超”吸引了来自巴西、阿根廷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球员来榕江交流。
今年3月下旬,巴西学者及社会人士代表团专程考察“村超”。巴西《论坛》杂志报道称,榕江的草根足球表明,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甚至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代表团成员罗莎·阿莫林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说,这项赛事表明体育和农业可以协同发展。
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传统竹球运动曾是仡佬族人代代相传的民俗。人们用竹篾编织成竹球,分成两队开展攻防对抗。如今,现代足球制造产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务川县大坪街道黄洋村53岁的村民田太强,年轻时在浙江义乌深耕足球加工行业。下料、印刷、缝纫、品检……经过近20年的积淀,他对足球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驾轻就熟。
2017年,凭借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田太强回到老家创业,与朋友共同创办体育用品公司。在公司生产车间,300余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2024年,该公司出口足球近600万只,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巴西,产值达3000余万元。
目前,务川县共有5家球类生产企业,主要生产足球、排球、篮球等产品,年产量1000多万只。其中,足球产量占比达90%,近半数销往巴西。
从球星互动到民间交流,从赛场竞技到产业合作,中巴友谊在绿茵场内外不断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