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
    2018-12-13 10:41: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西寧12月13日電? 題: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

      新華社記者張大川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學校篇·圖文互動)(1)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

    這是門源縣第一小學大門(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從低矮平房到三幢教學樓,從燒煤添柴取暖到集中供暖,從一塊黑板到交互式電子白板……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第一小學自改革開放以來教學的條件、方法和質量均得以改善,更令人振奮的是,高原民族地區的家庭教育意識也得以顯著提升。

      進教室從“先燒爐子”到“先脫衣服”

      在門源縣第一小學任教25年的數學教師馬玉蓮曾是這里的學生。“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個教室都有煤爐,但是只靠燒煤取暖的話,學校資金撐不過冬天,所以學校組織我們上山砍柴,往返要六七公里。”馬玉蓮說,高原的冬天不好熬,那時候老師進教室先燒爐子,同學們進教室先搓手跺腳,如今學校集中供暖,孩子們一到教室都是先脫衣服。

      這所位于祁連山南麓的學校前身是成立于1905年的私塾學堂,百余年間數次搬遷改建、更名拆并,現今有34個教學班、1641名學生,是一所由青海省教育廳命名的“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50歲的英語教師李玉蓮與這所學校緣分匪淺:1976年她到這里上學,后來又回到這里教書,兩個女兒也先后在這里上學。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學校還是一排平房,低矮破舊、四面透風,教室內長條凳、雙人桌,有些同學還得從家里帶凳子。”李玉蓮說,直到1992年,學校建成了一棟三層教學樓,不過全校只有一件電器,就是“大喇叭”。

      “2001年學校建成了電教樓,為了盡早開設計算機課,全校50多位教師,每人拿出一個月工資為學校湊錢裝備起了計算機室。”門源縣第一小學校長王虎元說,也是這一間教室,為學校成百上千個孩子的廣闊未來打開了嶄新窗口。

      王虎元介紹,由于全縣學校布局調整,2013年8月,門源縣第一小學重建完畢,再到今年,學校三幢教學樓煥然一新,操場平整干凈,建筑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機器人室、科學實驗室等各種功能教室應有盡有,校園局域網、寬帶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一應俱全。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學校篇·圖文互動)(2)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

    這是門源縣第一小學教學樓外景(12月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教學方法從“死記硬背”到注重個性化發展

      在教學樓一樓北側明亮的音樂教室里,擺放著30余架電子琴。自從韓俊杰一年前加入電子琴社團后,他每周都可以在這里練習一到兩次。歡快的樂曲隨著他靈動的手指跳躍在琴鍵上,令人賞心悅目,雖然不到9歲,但他已經可以彈奏《黃河大合唱》等曲目。

      “2013年以來,學校成立了不少社團,如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手工制作、國學等,這對于開發學生興趣特長、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馬玉蓮說,這種教學方法在30多年前根本難以想象。

      除社團外,陸續建成的計算機室、機器人室、科學實驗室等功能室也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前自然常識實驗要么出自老師嘴里,要么出現在黑板上,現在科學實驗室可以直接做……依托機器人室,學校明年計劃參加全省機器人大賽。”王虎元說。

      門源縣第一小學副校長張玉來回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班里往往只有兩個老師,而且多是中專生,語文老師什么課都得帶,課本上的很多東西老師自己都沒見過,只好憑想象或者想方設法搜集畫報講給學生聽,興趣愛好方面學生也基本沒有選擇空間。

      “如今學校有85名專職教師,文憑都在大專以上,其中本科生54名,我們還陸續引進了10余位音樂、體育、美術、科學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們正常的教學需求。”王虎元說,2014年3月學校還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和生動地呈現課程資源。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學校篇·圖文互動)(4)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

    門源縣第一小學數學老師馬曉玲在使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改革開放促進家庭教育觀念悄然轉變

      門源縣是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馬玉蓮回憶,她上小學的時候,班里好多農牧區的同學只有經名沒有“官名”,有不少同學的“官名”還是老師給起的,身邊還有不少玩伴沒能上小學。這從側面表明,當時農牧區家庭教育意識普遍比較淡薄。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門源縣開始加快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農牧區百姓開始進城務工,視野逐漸變得開闊后,務工子女也陸續進入縣城接受義務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王虎元說,如今學校90%的學生都來自農牧區。

      張玉來說,還有一組數據能夠說明高原民族地區家庭教育意識的提升,現在門源縣第一小學服務區內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每年向高一級學校輸送300多名合格的小學畢業生,學生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在這里沒有任何問題”。

      10余年來,門源縣第一小學升學成績在全縣始終名列前茅。“下一步學校將重點打造國學經典為主題的‘書香校園’,江蘇大學支教團正在打造‘金陵書屋’,現在學校圖書室已有33000多冊圖書。”王虎元說。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青海門源縣第一小學:百年老校的40年變遷-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8469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大学生日嘛批1|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激情吃奶吻胸免费视频xxxx|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30岁的女人韩剧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乱子伦一级在线观看高清|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啦啦啦在线观看视频直播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晓青老师的丝袜|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好深好硬好爽我还要视频 | 国产吃奶摸下激烈视频无遮挡|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 在线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澳门特级毛片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视频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最猛性xxxxxx69交|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好大好硬好深好爽的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日韩欧美亚洲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欧美妇性猛交视频|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亚洲韩国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