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2019-11-02 18:38: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鄭州11月2日電 題: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之際,一場引人關注的紀念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一個多世紀前,當學者羅振玉初見甲骨,既驚且喜下發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國知識界的心聲。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為破解古老文明密碼而矢志不渝。

      走過120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價值正愈發受到珍視。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漢字歷經三千多年演變而不改其形,以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證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新精神。

      漢字之源:中華基因的傳承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這是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10月18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內,一堂面向幼兒園大班的漢字課正在進行。

      屏幕上顯示“人”“日”“田”等幾個甲骨文,從字形看與現代漢字十分接近,陸續有小朋友猶豫著念出聲來。當老師告訴他們,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時,伴隨著一雙雙瞬間瞪大的眼睛,嘁嘁喳喳的私語匯成了整齊的一聲“哇哦”。

      “甲骨學堂自開辦以來,無論參與者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類似的場景反復發生。”中國文字博物館甲骨學堂負責人楊軍輝說,很多人在這里第一次發現漢字的神奇之處,而讓公眾認識甲骨文、了解漢字的傳承和歷史,正是這個公益性課堂的初衷。

      外地人到訪安陽,除了名震海內外的殷墟,中國文字博物館越來越成為另一個必去之處。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在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內,一位講解員在介紹“甲骨文”知識(2009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作為國內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它依托數千件文物精華,系統詮釋了中國文字的構形特征和演化歷程,堪稱“一部讓世人領略中華文明的景觀式文字大典”。

      “文字歸巢”,首任館長馮其庸曾這樣評價中國文字博物館的設立。在許多人心目中,身為甲骨文的故鄉,安陽當之無愧是中國漢字的家。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古董商售賣的骨頭上,發現了一種神秘符號,這就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們,對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卻很難從寥寥幾句敘述中體會到,一片甲骨如何震驚天下。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學奠基者羅振玉這樣評價甲骨文的橫空出世。時值國運衰微,西學東漸,一些學者甚至開始懷疑中華文明,“廢除漢字”的呼聲甚囂塵上。甲骨文的發現,使彷徨的知識分子看到了一絲曙光。

      從多次主持殷墟發掘的董作賓,到考證出商王世系的王國維,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編撰者胡厚宣……一代代學者前赴后繼,以解開古老的文明密碼為畢生使命。

      “殷墟出土了極為豐富的文物,但甲骨文是分量最重的一類。因為它是人思想的反映,是歷史的直接記錄,它讓我們了解商代的很多事件和人物,也讓我們直接面對商代的文明高度。”曾主持殷墟考古發掘20余年的唐際根說,甲骨文和殷墟使傳說中的商朝徹底被證實,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前推進了一千年。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游客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觀看展出的卜甲(2018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作為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識讀。120年來,共發現不重復的甲骨文字4500個左右,已識讀約三分之一,剩下的多是人名、地名。看似不可思議,卻正是漢字的獨特之處。

      “跟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不同,甲骨文沒有死,一直綿延流傳下來,演變成今天通行的漢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漢字是唯一沿用至今的,對破解其他古文字也能起到重要借鑒意義。

      宋鎮豪與甲骨文結緣四十余年,大多數時候是枯坐冷板凳,卻樂在其中。他說:“甲骨文到今天還有生命力,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不搞研究誰來搞?有一種學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里面。”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考古學家劉一曼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內指著復原了的花園莊東地甲骨坑向記者介紹發掘時的情形(2018年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歷經三千多年漫長歲月的淘洗,漢字也不斷遭遇挑戰,然而每一次都能化解危機并自我完善,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穩定性。

      “在造字階段,漢字突破以形表意,走上了‘形聲化’道路,天地為之一寬;隸書的產生,突破了古文篆體書寫效率低下的困境;20世紀,漢字放棄拼音化道路,完成了現代轉型。”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漢字不斷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漢字文明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體現。

      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字的結構數千年來沒有改變,人們得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溝通思想,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它寫下了商王的夢境、孔子的思考、司馬遷的史書,它記錄了唐詩宋詞的風韻和中華文明的苦難輝煌,并將繼續書寫新時代的篇章。

      漢字之魂:中華文明的根脈

      作為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黃德寬在不同場合被年輕人問過同一個問題:“信息化時代了,想交流對著手機說句話就行,語音、視頻也能存儲很久,文字還有那么大用處嗎?”

      即使早已回答過很多遍,黃德寬并不吝嗇重復。他認為,文字的價值需要審視,更需要正視,“語言文字儲藏的信息最能經得起歷史檢驗,互聯網是傳遞信息的新技術,不能代替語言文字的功能。從中華文明的誕生與發展看,漢字發揮了關鍵性、基礎性作用。”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游客坐在河南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內的甲骨文字科普長廊休息(2018年10月12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朝是否存在屬于懸而未決的千古之謎。中國從哪里來,中國歷史的可信開端究竟在何處?這一事關文明起源和民族認同的課題,因甲骨文的豐富記載而曙光初現。戰爭的勝利、奴隸的逃跑、國王的夢境、流星雨的爆發……甲骨文還原了一個鮮活的商代世界。

      “甲骨文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史料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是重建中國上古史,透視三千年前殷商社會生活的重要素材。”宋鎮豪說,甲骨文不僅是可以“證經補史”的物質文化遺存,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運富在翻閱資料(9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從甲骨文至今,一脈相承的漢字使中華文明傳承沒有中斷,而中華文明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又使漢字更加具備生命力。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運富表示:“漢字既是中華文明形成的標志,也是記錄中華文明的載體,更是追溯中華文明源流的根脈和紐帶。”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書法愛好者在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進行書法創作(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今天,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無論方言口音、生活習俗如何迥異,通過共同的文字,人們可以毫無障礙地溝通思想、交流情感,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是漢字這塊積淀數千年的文化基石。在歷史上,漢字對促進多民族團結同樣功不可沒,成為具有強大民族凝聚力的符號系統。

      “中國歷史記憶的獨特面貌、東亞地區漢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與甲骨文及由此發展出的漢字系統緊密相關。”最近在安陽舉行的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的一段致辭得到與會人員的熱烈回應。

      中國在人類文明史上曾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并深刻地影響了朝鮮、日本、越南等許多周邊國家,形成了“漢字文化圈”。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僅曾用漢字書寫歷史,各自的文字、文化和習俗也多受中華文明影響。

      時至今日,漢字仍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外國人踏上學習漢語之路,“漢語熱”風靡全球多個地區。其中一些學習者,完全出于對漢字的興趣。

      “許多人學漢字是死記硬背,其實每個構件都有象形文字的來源,我想找到這個象形的本意和邏輯,那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被網友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癡迷漢字研究數十年,還傾其所有創辦了一個漢字字源網站,免費提供給全世界愛好漢字的人來查閱。

      在安陽參加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理查德·西爾斯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近距離面對甲骨文、金文等古老文字,他贊嘆:“漢字是使用最久、至今還存在的文字,非常了不起!”

      為了研究漢字,理查德·西爾斯搬到了中國居住。現在,他不僅是漢字研究者,更是漢字文化的傳播者,他開設有公眾號,以中英兩種語言解析漢字字形,還登上《漢語橋》等電視節目講漢字故事,想將漢字之美告訴全世界。

      漢字之美:重新發現甲骨文

      像理查德·西爾斯一樣,在實用功能之外,無數人被漢字與生俱來的美所俘虜。

      作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誕生起就是美的載體,為藝術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千年來,伴隨著漢字的演變,也形成了舉世無雙、源遠流長的書法藝術,漢隸的生動流暢、魏碑的雄渾大氣、唐楷的法度莊嚴,王羲之的飄逸端秀、顏筋柳骨的遒勁灑脫……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情操。

      “橫平豎直皆風骨,漢字中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傳達出中國人特有的人格風范與性情志趣。”李運富說,可喜的是,博大精深的漢字書法藝術還在不斷增加門類,充實漢字之美的內涵。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0)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參觀者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展” 觀看展出的作品(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最近,在河南安陽集中亮相的甲骨文書法令人眼前一亮。一場薈萃海內外116幅精品的甲骨文書法篆刻展,展示了別具一格的殷契韻味,還有120名書法愛好者現場演示創作。

      “大小參差、牡牝相銜,以全體為一字,更能體現相管領和接應之美,這是甲骨文的美學精髓所在。”有作品入展的京師大學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院副院長喬雁群表示,要傳承和弘揚甲骨文,需要深入發掘它的美,把這種美感傳遞給更多人。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楠在位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室內展示他設計發布的甲骨文表情包(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楠,則用更新潮的形式,賦予這種古老文字以時尚美。他先后推出甲骨文動畫片《射日》、全球第一套甲骨文設計字庫、甲骨文文字畫和《生肖甲骨文》《甲骨熊貓俠》等不同主題的手機表情包,使沉睡在甲骨、書籍中的文字活了起來,其中多件作品成為“爆款”。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2)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楠在位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室內用電腦展示講解他設計的甲骨文字繪作品(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甲骨文多是接近于圖畫的象形表意文字,具有遠古人類純真的視覺審美,加以設計會更加有趣。”陳楠坦言,過去對傳統文字的傳播有些刻板嚴肅,讓人望而生畏,在創作甲骨文作品之初,他們就考慮到普通人的需求,注重活潑現代的設計語境。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1)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楠在位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室內和團隊成員一起討論設計方案(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甲骨文既是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又是符合當今潮流的創意字符,將它融入現代設計中,是歷史文明的傳承,更是人類精神的進步,遠遠超越文字和字體本身的意義。”陳楠說。

      伴隨著普通人的茫然無知到興致萌生,甲骨文的專業研究也不斷邁上新臺階。發現120年來,甲骨學已經發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布中國、美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

      最近,“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臺正式發布。這個對全世界免費開放的甲骨文資源共享平臺計劃收錄全部甲骨文著錄和文獻,目前已錄入2萬多篇論文,后期將收錄246種以上的甲骨著錄,任何對甲骨文感興趣的人都可以查詢使用。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9)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在接受記者采訪(9月6日攝)。 新華社發(郝源攝)

      “這是甲骨學研究的里程碑。”宋鎮豪說,甲骨文資料浩繁紛雜,以往獲取難度很大,他的老師胡厚宣為追尋甲骨半生漂泊,耗時20余載才編成一部《甲骨文合集》,如今甲骨學正以更開放的心胸、更便捷的條件迎接更多智慧注入。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3)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楠在位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室內向記者講述甲骨文表情包的創作過程(9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1850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3d白洁妇珍藏版漫画第一章|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 亚洲黄色免费网站| 丝袜情趣在线资源二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乱婬真视频| 国产老妇伦国产熟女老妇高清| 久香草视频在线观看| 美国式禁忌矿桥| 处处吻动漫免费观看全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秦先生第15部大战宝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扒开美妇白臀扒挺进在线视频|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男女xx动态图| 无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成人网|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一级黄色a级片| 欧美叉叉叉BBB网站| 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91极品蜜桃臀在线播放|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无忧传媒视频免费观看入口|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入口| 大学生男男澡堂69gaysex|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污视频网站观看| 国产一国产一区秋霞在线观看| jizz性欧美2| 国产香蕉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 正在播放年轻大学生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