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3月12日電(記者李繼偉)春爭日、夏爭時,萬物宜早不宜遲。驚蟄過后,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的冬小麥爭相吐綠,又是一年春耕春忙的好節令。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河北各地一邊抓防疫、一邊保生產,不少種地“新式武器”讓鄉親們更有干勁。
3月9日一早,在河北省南宮市古家莊村的桃園里,村民古書沛愜意地看著遠處,飛翔的無人機正均勻地將農藥噴灑在桃樹上。
“以前,像我這一百畝桃園,打一遍藥要七八個人十多天才能噴完。今年趕上疫情,人更不好找。正當我發愁時,村支部給我推薦了無人機噴灑技術。這下好了,半天就能噴完,費用還比以前便宜了一多半,真是省心又省力!”
在河北省南和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合作社的農田里,管理員劉偉科輕輕一按手中的遙控器,一排排噴灌設施就開始自動噴水。
“現在澆地簡單多嘞,都是遠程遙控,只要不斷電,我們輕松設置一下時間就能自動灌溉。”劉偉科介紹,合作社共有六千多畝地。以往人工灌溉需要半個多月,現在只需四天就能完成,還能省水40%。
“根據電力大數據智能分析,每天監測農業灌溉變壓器、企業復工復產電力數據,助力政府及農業部門精準施策。”河北邢臺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主任于振江介紹,他們新打造的“智慧電監察——企業復工監測”應用系統,給農業等領域的復工復產提供了更為精準的服務,確保復工復產不斷電。
“今年我們不僅有12臺自走式噴霧機,還購買了6臺植保無人機,給春耕春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明天是噴灑的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三萬多畝示范田就全噴完了。”3月10日,在石家莊市藁城區高玉村的示范田里,12臺自走式噴霧機一字排開,6架植保無人機在空中飛翔,正在為小麥噴灑除草劑,眼前的光景令村民劉和賓喜上眉梢。
藁城區是全國優質強筋麥發源地,也是最佳種植適宜區。全區小麥種植面積五十余萬畝,其中強筋麥品種占到90%以上。
“今年小麥長勢較好,我們利用100多臺自走式噴藥機和80多臺無人機,開展小麥春季‘一噴多效’作業,每臺機器相當于10余個工人的工作量。”藁城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樊俊社介紹,為確保小麥豐產豐收,他們引進了更多種地新科技,組織50多家植保專業服務隊與村委會對接,既減少了人員流動聚集,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